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咨询-互联网行业动态

Facebook上市:互联网新时代的序章

http://www.etion.cn 2012-04-10

一部历经波澜的励志剧,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2月2日,在辍学创业8年之后,27岁的扎克伯格终于选择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50亿美元的募资额创下了近年来科技公司IPO的融资纪录,成都网络公司的负责人表示Facebook的外界估值随即飙升至800亿到1000亿美元,轻松超越百年老店麦当劳。

    无论从任何角度去看,Facebook的成长都像一个现代版的童话,某种程度上,这个故事更是当今互联网狂飙突进时代的一个缩影:不世出的少年天才,火箭般的蹿红,成为媒体眼中的英雄,接近10亿的用户,良好的营收以及不可限量的未来。这些元素再加上即将进行的那场“21世纪最受瞩目的IPO”,让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传奇故事已经足够皆大欢喜,不过,对于扎克伯格来说,这些远远不是终点。

    Facebook上市不是一个励志剧的结尾,相反,它将拉开一个大变革时代的序幕。

   为什么上市

    对于扎克伯格来说,上市是一个不坏的选择,当然在这个时间选择提交IPO文件多少也是出于无奈。

    扎克伯格曾经一再公开表示不上市的理由。比如,从营收上看Facebook过去3年营收分别为7.8亿、19.7亿以及37.1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2.3亿、6亿以及10亿美元,现金流充足,根本不缺钱;同时,尽管广告为Facebook带来了足够稳定的绝大多数收入,但是扎克伯格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远未终止,作为一个志存高远,希望开创点什么的CEO,上市之后将要时常在长远战略和中短期营收压力的平衡中做出权衡,实在不如不上市时更能放开手脚。

    但是,正如Facebook当初从明星般的迅速蹿红到如今用户逼近10亿,成都网络公司的传奇成长本身就是诸多力量共同推动的,一轮又一轮资本的争相进入让这个雪球越滚越大,如今Facebook的股东数目早已超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的非上市公司500人的上限,这就意味着:就算Facebook继续选择不上市仍然要履行和上市公司一样的定期披露财务状况的义务。既然如此,利用现在的高估值顺水推舟的上市融资至少是个不坏的选择。

而在上市融资之外,扎克伯格显然还有更大的抱负。

    “Facebook的创建目的并非成为一家公司。它的诞生,是为了践行一种社会使命:让世界更加开放,更加紧密相连。”在2月2日随着上市申请一起发布的那封公开信中,扎克伯格开宗明义地谈道。

    虽然硅谷公司在上市之前都有大谈特谈价值观的传统(谷歌的“不作恶”就是例子),但可以肯定的是扎克伯格带领Facebook走到今天绝不仅仅是满足造就一个上市公司,获取财务回报。

    2006年,当得知22岁的扎克伯格拒绝了雅虎提出的10亿美元天价收购时,时任雅虎CEO特里·梅塞尔感慨道“我这辈子还没见过有人会拒绝10亿美元。”

    很难想象一个22岁的毛头小伙子会有如此的魄力和胆识。因为就在那之前两年,扎克伯格还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百万美元级别的交友网站,但是在Facebook首任CEO肖恩·帕克和第一位外部天使投资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 )这些更具经验和远见的良师益友的帮助下,如今的扎克伯格已经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愿望。

    在扎克伯格看来,互联网接入和手机的普及为大多数人借助网络分享所思、所感、所为提供了可能,这也将重塑和改造很多核心机构和产业,社会正在走向一个新的临界点,这个节点足可以与当初印刷术和电视机发明引发的变革相提并论,而Facebook更大的使命则是成为这场数10年未遇社会之大变革的桥梁和催化剂。

    当然,扎克伯格也深知,这种愿景的达成需要遵循更加务实的路径。“早晨醒来,我们的第一要务并不是赚钱;但是我们知道,使命必达的最佳方式是建设一家富有价值的强大企业。”扎克伯格说。

    上市后造就的大量百万富翁固然会让人怀疑那些获得财务自由的工程师们是否会失去动力而选择自行创业,但上市同时能够为Facebook带来更加充足的弹药,能够让扎克伯格继续扩张其社交帝国的疆界。

按照Facebook招股说明书,截止到2011年底,其月活跃用户为8.45亿人,同比增长了39%;日活跃用户4.83亿人,同比增长了48%。看上去,Facebook的增长仍然势不可当。

    但是前些年Facebook用户数的增长多少还是受益于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并且这种红利很快就会消失。目前全球的互联网接入用户数量约为20亿,其中约1/4在无法登录Faceook的中国大陆,在欧美发达国家中,Facebook的用户数量增长已经接近瓶颈。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2011年第4季度,Facebook活跃用户的每月平均增幅仅为5.6%。

    下一步Facebook的选择要么是继续努力拓展中国市场,要么是在产品上继续加力,在用户数增长率必将放缓的大背景下提升网站的黏性,让这个世界级的平台更具吸引力,无论是采取哪种措施,都需要更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成功上市才能让Facebook可调配的资源更加丰富。

   蝴蝶效应

 


    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华尔街的贪婪和非理性充满警惕,在2011年整个科技股一片低迷,Zynga和Groupon上市不久股价迅速跌破发行价的背景下,此番外界1000亿美元的估值不禁让人们在心里打起问号:Facebook这只看上去很美的蝴蝶能否再掀起更大的风暴?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0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的谷歌。

    2004年8月19日,创业6年的搜索技术新贵谷歌在纳斯达克敲响了上市钟,投资者纷纷用一片热忱向这家科技公司投下赌注让其估值飙升到300亿美元,希望带动资本市场能够一扫当年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后持续数年的颓势。

    当然也少不了质疑:21世纪初纳斯达克泡沫破灭的阵痛犹在眼前,资金热捧的这家搜索公司会不会成为又一个概念和泡沫?尽管占据了搜索市场35%的份额,但是搜索公司是否需要那么多资金的注入?谷歌的崛起引发公众对于隐私泄漏的担忧,这家公司将如何在搜索广告和隐私保护之间做到平衡?

    但是,谷歌在上市后梦幻般的增长将这些质疑一一击碎:上市不到3个月,谷歌的股价就增长一倍以上,上市仅两年之后的2006年,谷歌市值就达到1450亿美元,超越IBM成为全球第3。更多资金的注入带动了谷歌搜索广告业务的飞速发展,2011年谷歌营收已达379亿美元,其中96%都由搜索广告贡献,比上市时10亿美元的广告收入增长了近40倍;上市带来的充足现金流让谷歌得以收购YouTube、Android这些新兴的科技公司,如今谷歌再也不是2004上市时那家业务单一的搜索公司而在搜索广告之外表现出越来越可怕的潜力。更重要的是,上市之后规模的扩大不仅没有让谷歌被隐私问题击垮,反而让其有更强的技术和资金能力处理好隐私问题,依靠着更加规范和透明的服务提升用户的安全感。

    对于Facebook来说,IPO同样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机遇。

    与Facebook在用户数目飞速增长相伴随的,是其广告收入犹如潮涌。正如当年谷歌靠更适合中小企业的搜索广告一举击败了几乎垄断所有大广告客户的雅虎一样,如今的Facebook在争抢广告市场时几乎是故伎重演。

    从现状来看,许多广告商都青睐Facebook,其中的吸引力在于,与传统广告相比,Facebook广告价格相对便宜且资源相对密集。这对中小型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些企业通常没有足够财力投放电视或杂志广告。

    这种影响正在重塑很多大广告商的广告观。1月31日,作为全球最大的广告客户,宝洁宣布裁撤1600名广告营销人员,原因在于宝洁相信相比传统的媒体投放渠道,Facebook上的精准投递更加有效且成本更低。曾经在Facebook上宝洁旗下的一款男士香水Old Spice广告曾创下了18亿次展示次数纪录。在宝洁的营销转向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广告主将投向Facebook的怀抱,这将在今后几年内带动Facebook广告收入的继续增长。

    但是为其带来丰厚收入的广告业务同时也是Facebook继续成长所必须突破的瓶颈。

    公正地讲,今天广告主们纷纷开始拥抱Facebook,更多还要归结为近年来Facebook用户数增长到近10亿的人口红利,但是这种每年动辄50%增长率的的用户增长很快就将难以为继,未来Facebook需要在数据上做更加精细的挖掘以满足广告主精准投放的需求。

    这种精准的挖掘无非两种途径。其一便是鼓励并诱导用户将更多的个人隐私公开,这无疑在当前存在很大风险。另一种思路就是更加完善和繁荣基于Facebook的平台,越来越多业务多元的创业公司进入将会为Facebook的生态系统带来更大的活力,一个充分活跃的社交网络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有价值的信息。

    这也意味着上市带来的充足现金能够进一步优化Facebook的产品设计,能够支持和吸引更多优秀创业公司加入其平台,同时上市将造就一大批实现财务自由的百万富翁,这批人的很大一部分会选择基于互联网小工具开发的创业,这都将进一步繁荣Facebook的生态系统,此外,充足的现金使得Facebook也有能力进行一些大手笔的收购,改善目前过于依赖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

    在2011年Facebook全年37亿美元的营收中,广告收入高达31.5亿美元。表面上看,Facebook正在和现阶段同样依赖广告收入的谷歌短兵相接。但是对于这些正在用互联网重塑整个传统社会的伟大公司来说,广告只是最初级阶段的收入方式,如同在一片不毛之地拓荒:初期公路边的广告牌无疑是最显而易见的盈利方式,但是随着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逐渐繁荣,随着越来越多人口和商业力量的涌入,为这个新世界提供公共服务,为淘金者卖水甚至成为人们生活的“操作系统”都应当是更有远见的选择。

    而上市,将会使扎克伯格有能力开启这些更伟大的变革。

    改变世界的内在动力

    如果说,之前几年Facebook更像是一个类似电影《社交网络》那样的人气新星在世界范围内吸引粉丝的话,以上市为起点,扎克伯格改变世界的过程才刚刚开始。

    要理解Facebook的宏大理想,就无法绕开扎克伯格身边的一个重要人物——彼得·泰尔(Peter Thiel )。

    2004年夏天,搬到硅谷后的Facebook继续寻找靠谱的投资人,在Linkedin创始人彼得·霍夫曼的牵线搭桥下,肖恩·帕克和扎克伯格一起坐在了Paypal创始人,当时已是亿万富翁的彼得·泰尔的办公室。长谈之后,彼得·泰尔当即为Facebook贷款50万美元,他也成为了Facebook最早引入的外部天使投资人。

    在之后Facebook的发展中,泰尔和马克·扎克伯格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天使投资人和被投资者那样,40岁的天才彼得·泰尔与另一个天才扎克伯格更像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他有足够的耐心帮助这个年轻人成长,并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为他保驾护航。

    据前Techcruch主笔 Sarah Lacy回忆,2007年他在采访彼得·泰尔曾问道“Facebook 是否考虑过何时上市?可以确定的是,华尔街不会接受只有20 岁出头的CEO”。泰尔则冷冷地回答:“那我们等到马克 25 岁时再上市”。

    “每当我感觉不妙,手头也没有什么好选择的时候,我总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扎克伯格说,“他对我特别有帮助……尤其当他发现了些什么特地打电话给你时。”

    也正因为如此,泰尔的技术哲学和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扎克伯格,称之为精神导师并不为过,某种程度上,今天Facebook对未来的伟大愿景中也依稀可见泰尔的互联网乌托邦梦想。

    泰尔在硅谷和美国的风险投资界被广泛认为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天才。他是Paypal的CEO和创始人之一,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哲学专业,他的哲学理念中深信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虚拟社会将会深刻地重塑整个传统世界。

    据《纽约客》报道,泰尔的哲学,大体上说就是:从17世纪以来,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在把世界从一种过时的、强调自然联结关系的社会中解救出来(在这里,他引述了托马斯·霍布斯(Thimas Hobbes)关于“人生污秽、野蛮又短暂”的著名论断),并引领人们朝一个自然被人类征服了的虚拟社会走去。价值于是可以存在于想象的事物之中。

    对于泰尔来说,Paypal就是基于这样的信念而生的:你不仅能够从真实的、被生产出的物体中找到价值,而且也能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找到价值。Paypal能使货币在全世界流动而不受限制。同样,投资Facebook也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Paypal实现了货币在虚拟世界的流通,而Facebook则让人际关系在社交网络中重新被引燃。

    泰尔的哲学导师是斯坦福大学的雷内·吉拉德(René Girard)—— 一个推崇摹仿的欲望(mimetic desire)的哲学家。吉拉德认为,人本质上就像羊一样,会不经认真思考就去相互模仿,人们总是习惯朝着一个方向移动,这种羊群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每隔几年都会有金融泡沫的产生,Facebook为何能够在极端的时间内迅速风靡世界。

    受泰尔思想的影响,扎克伯格自然也希望借助互联网能够打造一个更加良性的经济体。2009年,在谈及Facebook的长远目标时,扎克伯格曾经谈道:“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透明,这种趋势会是未来 10-20 年所有变化的动力……如果世界朝着越来越多的分享的方向前进,就一定要确保它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发生,而不是集中的方式。人们自行地把信息放在网上,并且自行控制他们的信息和整个系统的交互,而集中的方式会导致人们被一些监控系统监视,我认为这对未来世界很重要。”

    如果理解扎克伯格背后的天使投资人泰尔以及泰尔背后的导师吉拉德的思想,就不难发现,星光四射的扎克伯格和Facebook并不是一个科技少年创造的孤立的神话,相反,Facebook的成功是被各种力量相互作用下促成的,它崛起的背后是一大批有着自己一套技术哲学的硅谷投资家,数以万计拥有黑客信仰的极客工程师以及互联网商业化20余年所带来的厚重的数据积累和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的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被互联网和通讯技术引爆的大数据时代,你信或者不信,它正在到来。

    前Techcruch主笔Sarah Lacy将Facebook的崛起称之为第二个“网景时刻”。在她看来,科技史上无论微软、思科、谷歌过去或现在如何风光,他们的标志意义都远远赶不上当年网景公司的诞生。

    “网景时刻引人关注的地方不在于它要上市了,而是在于它代表了什么。网景引人关注的地方是它对企业家们的影响——人们依据新规则创立公司,而不是捍卫旧规则。“网景时刻”不仅仅是因为一家公司撼动了一个行业,更是因为它打破了一家创业公司本身的桎梏……网景为华尔街开启了一个新的高速增长的投资领域(1995年),Facebook 则在第一笔 DST 投资(2009年)后,再次开启了类似市场。”Sarah Lacy说。

    尽管雅虎在20世纪末的成功开启了互联网商业化持续至今的大潮,但是前一波浪潮的起始点还要追溯到浏览器公司网景的崛起,在那之后至今的20多年里,互联网迅速地在民用领域中开花结果,超过20亿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建立了更便捷的连接。

    如果说,之前20多年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移民到虚拟世界的新大陆的话,代表搜索技术的谷歌创立标志着这批移民在茫茫大陆上拥有了寻路的指南针,从而不会被湮没在信息的汪洋中迷失方向;Facebook引领的社交网络时代则真正让这批数字移民开始建立人际联系和群落,当越来越多的信息被产生,越来越多的关系被建立,爆炸的海量数据将成为构建这个世界文明的基石。

    在Facebook上市开启的这个新时代中,以社交网络中的人为中心,推动信息更加准确、高效地流动,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新世界。Facebook无疑是这个互联网新时代最大的基础设施。在Facebook这个基础设施中,隐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之前20余年的积累让不断产生的海量数据正在成为虚拟世界取之不尽的能源,而他们还远未被开发。根据技术研究机构IDC的预计,大量新数据无时不刻不在涌现,它们以每年50%的速度在增长,或者说每两年就要翻一番多。

    这些海量的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我们的传统社会。

    比如将内置于设备上的通讯传感器与智能算法连接,人们看到了物联网正在崛起,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商如沃尔玛则分析销售、定价和经济、人口、天气方面的数据来为特定的门店选择合适的产品,并确定降价的时机。物流公司,如UPS、挖掘货车交付时间和交通模式方面的数据以调整路线,借助于对大数据的驾驭,谷歌开发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已经在加州行驶了上千英里,甚至一些政治和新闻学者也开始通过越来越多通过对Facebook上关键词的统计和分析来预测大选走势……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Erik Brynjolfsson认为这种海量数据不断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不亚于发明于4个世纪之前的显微镜。显微镜使得人们以前所未有的水平观看和测量事物—细胞级。这是测量的一次革命,而大数据带来的革命影响只是刚刚开始。

    看起来,这种影响的原动力是永不枯竭的——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数据,新数据的不断充裕又加速了计算技术的发展。比方说,机器学习算法就是从数据中学习的,数据越多,机器学得就越多,同时也越发趋向人工智能。

    比如siri最初只是五角大楼的一个研究项目,随后拆分成一家硅谷的创业公司,苹果于2010年收购了Siri,然后不断地给它喂数据。现在,随着人们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问题,Siri正变成一位越来越老练的个人助手,为iPhone用户提供了提醒、天气预报、饭店建议等服务,其回答的问题数如宇宙般不断膨胀,用户用得越多,它便会越发智能。

    事实上,扎克伯格也深深意识到所处这个时代里数据的价值。Facebook之前数年的努力让接近10亿数字移民建立了联系和纽带,这个世界的边界仍要扩张,而下一步更重要的则是考虑如何让关系产生的海量数据更有价值。

    2011年12月Facebook的F8大会上,扎克伯格发布了其新产品Timeline,可以看做是对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一种回应。简单地说,Timeline就是让Facebook用户有了一个可被自己编辑的个人时间轴,比方说,如果用户愿意与人分享,他从第一次学自行车,在学校获得奖励,到拿到大学奖学金,和另一半走向婚姻殿堂都能通过隐私设置显示在自己的时间轴上,在好友面前,时间轴能够让你完整立体地呈现你的真实生活,你的历史和现在。

    在海量数据构建的看似庞杂的社交世界中,“时间轴”把用户信息清晰地串了起来,顺着这个产品的雏形,用户在Facebook所构建的庞大社交世界中开始有了自己的身份和档案(这一档案只会显示你愿意与朋友分享的那部分信息)。正如扎克伯格所说,“自此,你的生活,全部都在网上了。”Facebook未来不仅会成为一个让用户流连忘返的网站,而是成为用户生活本身——从独一无二身份到Timeline串起的档案再到关系网。在碎片化的海量数据之外,Facebook开始帮助用户呈现其完整的人生轨迹,对很多用户来说,Facebook也不再仅仅只是薄薄的一张网络上的“Face”,而变成更加厚重的一本“Book”。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扎克伯格有机会将Facebook从一个受欢迎的的网站变成越来越多人难以割舍的生活本身,并朝着其技术乌托邦的梦想继续前行,而提交上市申请,仅仅只是这场大戏的序幕罢了。

 

© CopyRight 2006-2011 易讯网络|成都驰锐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53号嘉云台22-F 邮编:610041
联系电话:028-81876590 028-81876590 66853190 66853112 66853129 传真:028-66853190 电子邮件:etion@etion.cn 蜀ICP备08002688号